在进行咬合扫描前,请检查以下内容:
- 让患者直立就坐,使咬合平面平行于地板。
-
检查上颌和下颌扫描数据是否有不必要的软组织。若有,用修整工具将其去除。打开”智能扫描筛选“,在扫描中能有效地移除软组织。扫描暂停时,剩余的软组织也会自动删除。
-
检查上颌和下颌扫描数据中是否有孔洞。若有,请进行额外的扫描。
-
检查并清除咬合面的不规则噪音或唾液。
- 扫描咬合时,选择扫描没有制备的天然牙齿。请使用术前模型数据进行咬合扫描和咬合对齐。
咬合扫描
1. 将扫描头放在上颌和下颌最深的后牙区中间。
- 扫描区域如果既没有金属修复体,也没有缺牙,就足以进行咬合扫描。如果所选择的区域有明显的形状特征,对咬合匹配过程是有利的。
- 当将扫描头插入患者口腔时,一定要在患者口腔张开时将扫描头放在颊部空间(图1),使扫描头保持在颊部和面颊之间的空间内(图2)。 如果在患者口腔闭合时插入扫描头,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扫描头可能会对牙龈造成损伤(图3)。
2. 使用滚动方法开始咬合扫描:上下滚动扫描头,直到分别从上颌和下颌获取3至4颗牙齿数据。
- 从相似的后牙获取第一和第二咬合的扫描数据。
3. 如果系统获取的3D图像足够充分,则会自动进行对齐。
- 根据扫描区域或操控扫描仪的方式的不同,自动匹配有时可能失敗。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通过在牙尖或足够清晰的区域上标记对齐点来进行手动对位。
-
当1点对位法失败时,需要采用3点对位法。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扫描数据的初始对准。无论对齐点的数量多少,如果初始匹配成功,在精度上是没有区别的。
4. 初步完成咬合的匹配。
- 通过自动或手动匹配,将上颌和下颌放到初始位置,进行进一步的匹配,其咬合精度不足以分析。
- 如果您希望在Complete阶段之前检查咬合状态,请使用咬合分析。
详情请参阅链接的文章。
在咬合扫描阶段,请检查以下内容:
-
我们强烈建议不停顿地扫描两侧咬合,因为每次张开和合上嘴时,下颌关节的关系和咬合力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-
从扫描数据中去除不必要的软组织。如果咬合对齐结果仍然不准确,请移除不必要的软组织,如下图所示。
-
避免对咬合进行长时间连续扫描。这可能导致不准确的咬合对齐。尤其要避免只对前部区域进行长时间扫描。
-
从不同角度彻底扫描以收集牙齿之间的数据。我们建议从多个角度进行扫描,因为它有助于从齿间空间获取扫描数据并改善整体咬合对齐。
咬合数据
(A) 通过自动或手动对齐过程,将上颌和下颌置于初始位置以进行进一步对齐,但其咬合精度不足。如果您希望在Complete阶段之前检查咬合状态,请点击咬合分析。
⚠️ 注意
未进行咬合分析时,请勿评估咬合状态。
请勿跳过咬合分析前发生的自动“优化”过程。
(B) 咬合分析功能会对初步对齐的上颌和下颌扫描数据进行重新对齐,并生成接近最终结果的快速结果。
(C) 而Complete阶段则通过执行各种附加过程(重新对齐、数据合并等)生成完整处理的结果。您可以在Medit Link中检查最终结果。
为了找到最佳的咬合,需要调整咬合对齐优化的级别,因此(B)和(C)的咬合数据将会发生变化。
(Settings > Post Processing > Optimize Occlusion Alignment)
请参阅链接的文章以获取详细信息。